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一台手术三条人命:医疗争议背后的程序之问与生命之重
2025-11-12 来源:本站

一场被寄予希望的手术,最终却成为一场无法醒来的噩梦。它不仅夺走了一位八旬老人的健康,更在短短四个月内,如同被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了一连串的家庭悲剧,直至将这个家庭推向破碎的边缘。

近日,患者孔祥喜的小儿子孔令顺向媒体提供了大量书面证据,实名举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在其父亲的诊疗过程中存在多项严重问题。而一份仅认定医院负轻微责任的司法鉴定意见书,更是将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庭推入了更深的无助与愤怒之中。

31eacd668a31dc30c653bf07c1da2e2e.jpg

灾难的开端:从手术台到瘫痪在床

2022316日,83岁的孔祥喜因颈椎病入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家人怀揣着希望,期待通过手术解除老人的病痛。318日,老人接受了颈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然而,希望在一夜之间破灭。术后次日,医生告知家属,患者突发脑梗死,并称幸运没有堵在脑干上。此后,孔祥喜病情急转直下,转入ICU,感染肺炎,多次病危。虽然最终保住了性命,但他却因这次手术落下了瘫痪的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连锁反应:四个月内,两位至亲离世

对于孔家而言,父亲的瘫痪仅仅是悲剧的序曲。

父亲的灾难只是开始。孔令顺沉痛地回忆。20223月底,他的继母在得知丈夫瘫痪的噩耗后,因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当场脑出血昏迷,送医后不治身亡。

家庭的顶梁柱接连倒下,悲剧却仍未止步。孔令顺患有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的哥哥,长期以来由父亲监护。父亲住院后,哥哥无人照料,加之家庭经济因巨额的医疗费用而崩溃,无力再支付其住院费,被迫从医院回家。20227月,这位无人照看的兄长,在夜间孤独离世。

一个手术,直接间接夺走了我两位亲人的生命。孔令顺的声音里充满了绝望。原本一个完整的家,在四个月里变得支离破碎。

1762912060834649.jpg

破碎的家庭:经济与情感的双重破产

灾难带来的不仅是生命的逝去,还有生存的重压。为了支付孔祥喜高昂的护理和治疗费用,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耗尽了所有积蓄,并背上了巨额债务。巨大的经济压力像一块巨石,压垮了家庭成员间最后的情感纽带。

20227月,在家庭最风雨飘摇的时刻,孔令顺与妻子离婚。与此同时,他与姐姐之间也因此次变故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分歧而反目,断绝了关系。如今,孔令顺正计划贱卖家中唯一的住房以偿还债务。父亲的未来护理费用以及他自己的安身之所,都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

核心质疑:程序失守下的轻微责任

在这场家破人亡的悲剧背后,孔令顺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提出了多项核心质疑,直指医疗程序与司法鉴定中的重重迷雾。

其一,病历真实性存疑。 医院病历中记载保守治疗无效作为手术指征,但在后续的司法鉴定听证会上,医方医生却承认没有进行保守治疗。家属认为,这涉嫌为高风险手术合理化而虚构理由。

其二,知情同意形同虚设。 家属控诉,术前由医院安排的律师见证程序存在严重瑕疵。关键风险条款的页面被折叠,律师未要求展开阅读,未尽到审查提示义务。更令人震惊的是,两名见证律师中有一人并未到场,涉嫌冒用名章。而200元的律师见证费最初仅以手写白条支付,财务流程极不规范。

其三,司法鉴定程序遭强烈质疑。 经法院委托,天津明正司法鉴定中心出具意见,虽认定医院存在告知不充分、评估不到位的过错,但将原因力评定为轻微。孔令顺已向司法局提交申请,要求撤销该鉴定书。理由是鉴定机构未依法审查病历真实性、鉴定文书形式不规范、分析说明与结论存在逻辑矛盾等,属于程序违法。

其四,手术动机与晋升的关联引人深思。 家属质疑,在患者术前血压高达180/100mmHgD-二聚体指标显著超标等明显增加手术风险的情况下,主治医生仍执意手术,其动机是否与职业晋升有关?家属指出,在此之后,主刀医生郭乾臣晋升为主任医师。他们已依法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请求公开相关晋升申报材料。一个导致患者四级伤残、家破人亡的病例,若真成为医生晋升的资本,无疑是对医学伦理的终极讽刺。

院方沉默与家属的呐喊

截至目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就家属提出的多项具体质疑进行公开、详细的回应。在早前的沟通中,院方曾提及患者家属已签字

对此,孔令顺在一份《关于签字问题的严正申明》中回应:签字同意手术,绝不等于同意医生违法违规操作。他强调,签字是基于对医院的信任,但当时在关键信息被隐瞒、风险被低估、甚至受到由副院长主刀(实则该医生在异地隔离)的虚假承诺影响下,该签字的法律效力应建立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否则应属无效。

专家声音:程序正义是最后的防线

4199edab6d4acde260ee8d537457c416.png

一位不愿具名的法律专家表示,在此类复杂的医疗纠纷中,司法鉴定的程序公正性是整个事件解决的基石。如果鉴定所依据的病历材料本身真实性存疑,或者鉴定过程存在明显的程序瑕疵,那么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就难以保障。这会严重削弱司法的公信力,也让本已受害的家庭雪上加霜,求助无门。

结语:一个家庭的绝境,能否叩响程序反思的大门?

孔令顺一家的遭遇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而深刻的警示意义:医疗行为中的程序规范如何落到实处?知情同意如何从一纸文书变为真正的权利保障?第三方司法鉴定如何确保其独立、公正与透明?医院的内部监管与职称评审,又如何与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真正挂钩?

这个家庭用家破人亡的代价,不仅为自身的公道而奔走,更如同一个悲壮的符号,拷问着整个体系的健全与良知。他们的悲剧,能否推动相关环节的深刻反思与实质性改进,避免下一个家庭在程序的漏洞中坠落,是留给社会的一个沉重问号。


舆情聚焦

热门新闻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4 全国三农文化传播视听平台网 QQ:2112855 地址: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
京ICP备2022032679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北京)字第 29238 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