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襄城县:供热管网施工质量红线失守背后的监管之殇
2025-11-19 来源:本站

冬日供暖关乎万千民生,热力管网作为输送温暖的血管,其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供暖安全与民生福祉。然而,在总投资超12亿元的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襄城县十三矿路施工段,却存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违规施工行为

管基未夯实且未铺设规定中粗砂弧基,管道缺乏中粗砂包裹回填与分层振夯;施工间歇乃至雨天,管道及保温层均未封堵;需钢膜支护路段进行简单支护导致路基塌陷、路面开裂这些违规操作不仅使管网面临极大泄漏乃至爆管伤人风险,更折射出工程监管环节的严重失守。

据了解,许襄长输综合供热管网建设项目堪称区域供热民生重点工程,总建设供热管网约57.7公里,涵盖热水管网、蒸汽管网及中继泵站、隔压换热站等配套设施,履约范围覆盖许昌市多区县,建设单位为许昌城投农益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如此重大的工程,却在基础施工环节频频突破质量底线。

对照多项国家标准,该施工段的违规行为堪称全面失守。《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28中对裸露的保温层进行封端防水处理的强制性条文被束之高阁,而这一疏漏将导致管网高温运行时水汽引发保温层碳化、外护层密封性破坏,最终腐蚀管道缩短寿命《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要求的管基夯实、垫砂、浇筑基础混凝土等工序被直接省略,开挖沟槽后便直接安装填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规定的机械开挖预留原状土、分层回填压实等要求更是形同虚设,路基被水淹没仍强行施工,最终引发塌陷开裂。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违规行为并非孤立存在,而是贯穿施工全流程。从基础处理、管道安装到回填夯实,每个关键环节都存在偷工减料,形成完整的违规链条。业内人士指出,如此粗放的施工模式,使得管网在车辆负荷与土层重压下必然出现沉降,不均匀挤压将直接诱发泄漏,冬季供暖期若发生爆管,不仅影响大面积供热,更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工程质量的失守,本质是监管责任的失守。2018年3月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工作要点便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各方主体责任,强化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全面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同时强调加大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和抽查抽测力度但在许襄项目十三矿路施工段,这些要求均未落地。

从监管链条来看,多重关口集体失守。建设单位作为首要责任主体,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把控流于形式,未及时制止违规操作;监理单位本应是质量监督的第一道防线,却对未达标的工序视而不见,甚至可能存在验收环节放水的寻租空间;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未能穿透施工一线,对如此明显的偷工减料行为未能及时发现,执法震慑力不足。正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所指出的,工程建设领域交易链条长,若监管缺位极易滋生腐败,而监理验收环节的失察往往暗藏利益交换。

值得警惕的是,该项目的违规施工并非隐秘操作,路基塌陷、路面开裂等问题已直观暴露,却仍未引发监管部门的足够重视,直至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才进入公众视野。这种事后曝光才重视的监管模式,与预防为主的工程质量监管原则背道而驰,也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可处合同价款2%-4%罚款等规定失去了前置震慑作用。

许襄长输供热管网施工乱象,绝非个例,而是工程建设领域监管短板的集中缩影。民生工程的质量红线,从来都需要监管刚性来守护。总投资超12亿元的重点项目沦为问题工程,其背后的监管失职比施工违规更值得警惕若监管链条能有效发力,任何一项违规操作都应被及时叫停,何至于形成系统性质量隐患?

强化监管不能停留在纸面。一方面,需压实各方责任,将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施工单位主体责任、监理单位监督责任细化为可考核、可追溯的具体指标,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让每个环节的责任人都时时放心不下;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需变被动抽查为主动巡查,加大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的检查频次,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施工全过程动态监控,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

更关键的是,要斩断监管缺失背后的利益链条。对监理验收环节的寻租行为要从严查处,对监管失职的公职人员要严肃问责,通过一案双查既追究施工单位的违规责任,也倒查监管部门的失职责任。唯有如此,才能让《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规真正长出牙齿,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经得起检验的放心工程。

供暖管网里流淌的不仅是热水,更是群众的信任感。期待相关部门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全面排查整改质量隐患,严肃追究监管责任,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守护好民生温度与公共安全。


网友来信

热门新闻

版权声明 | 人员查询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4 全国三农文化传播视听平台网 QQ:2112855 地址: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
京ICP备2022032679号-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北京)字第 29238 号
中央广播电视总网星光影视制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