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武汉新三板上市企业的股东实名举报,武汉某新三板公司负责人涉嫌违法组织虚假工程结算资料,参与虚假诉讼,骗取3900万元财政资金。
国有资产怎么损失的?涉嫌违法企业为什么没有被追责?看完这个举报材料,或许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武汉会有那么多亟待填补的资产窟窿……
01 政府重点工程八套风机“做出”2200万元虚增账
武汉有一家新三板企业,叫武汉景弘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430283,简称“景弘环境”)。
2017年景弘环境从武汉市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环投”,市属国有企业)承接了武汉市政府的两个重点环境修复工程——岱山垃圾填埋场和北洋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

承接政府项目,自然是个好交易,但这个交易好到什么程度呢?
2024年11月,景弘环境股东李广亮、张平石行使股东知情权查阅公司账目时发现,上述两个环保工程项目的结算审核数据特别离谱:
岱山项目3套风机采购,景弘环境的采购合同及发票成本是270万元,但结算审核金额却高达555.75万元;
北洋桥项目的5套风机,采购合同和发票成本是550万元,但结算审核金额竟高达2505万元;
8套工程风机,景弘环境实际采购成本820万元,结算审核金额竟高达3060.75万元,也就是说,中间白白多出2240万元的结算工程款。
景弘环境从政府财政拿到的工程设备款结算金额竟超过了设备实际采购成本的:
3.7倍!

不要惊讶,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景弘环境财务记载的实际发票金额依法核算,两个项目设备采购结算总价不会超过2000万元,但最终结算审核金额却高达5140万元,第三方的结算审核虚增设备采购款金额超过了3100万元。
此外,北洋桥项目土建结算审核数据也存在重大异常。
根据景弘环境公告的数据,景弘环境与土建工程分包方科联建设的土建结算价是2159万元。扣除分包单位科联建设返还景弘环境的460万元商业折扣后,按照国家及湖北省建设工程取费标准核算,北洋桥项目实际土建核算成本应该在2200万元左右。
但最终北洋桥项目土建结算审核金额却高达3061万元,比实际土建成本虚增约800万元。
这两位股东初步统计,北洋桥和岱山垃圾填埋场两个政府环境修复工程项目,结算审计涉嫌虚增结算工程款金额超过3900万元。
这些钱都是政府要拿真金白银的财政资金支付给景弘环境的!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想争着做政府项目?
按照这个玩法,武汉市两个环境修复项目就能支撑景弘环境白吃好几年了。

02、收了钱的审计
那么,这些结算虚增的巨额项目工程款是怎么“合理”流进景弘环境的?
股东在举报材料指出了一个可能路径:
景弘环境提供虚假结算资料,然后贿赂结算审核各个环节人员,让审计机构编制虚假结算审核报告。然后,武汉环投就拿这个报告去申请政府结算审计、要求财政部门拨付专项拨款支付给景弘环境。
如此一来,3900多万元巨额财政资金就通过武汉环投委托的两家审计机构提供的虚假结算审核报告“洗白”进账到景弘环境。
还有一个骚操作是,景弘环境把这其中收到的460万元以土建工程款名义支付给北洋桥土建分包单位科联建设。
科联建设提取现金后交给有关人员以“商业折扣”名义将460万返还至景弘环境子公司出纳魏某的个人账户。
钱为什么不进公司账,而是进了个人账呢?
有书面证据显示,这460万元“商业折扣”中,景弘环境将其中部分资金送给项目发包方武汉环投及其他相关方面人员。
换来的好处,就是各方对两个项目虚假结算审核报告的默许与放行。

基于此,景弘环境的两位股东检举:
景弘环境、武汉环投涉嫌违法诈骗政府巨额专项财政资金,触犯了我国《刑法》,已涉嫌合同诈骗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随后查账股东将上述材料写成实名举报信,举报至武汉市纪委监委,武汉环投的上级单位——武汉城发集团纪委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南派出所。
逾3900万元武汉市政府财政资金被骗,按理说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快速响应。
但结果却大大出乎举报人意料。
大半年过去了,他们没收到受理举报单位反馈关于举报案件调查的任何回复。
03 举报信没回音,纪委约谈没下文
在今年7月初,事情曾出现一丝转机:
武汉城发集团纪委约谈了举报的两位股东了解情况,做了近四小时问询和笔录。但末了,纪委人员对举报人说了这样一番话:
“这件事情你们以后不要到处举报。你们到处举报,最后还是转到我们这里处理。”
此后,举报人再未收到与案件调查有关的任何反馈。

04 受举报触动,各方火速应对
2025年10月23日,景弘环境突然在全国股转系统网站发布了一则《重大诉讼公告》。
公告声称:
景弘环境以北洋桥垃圾填埋场修复工程发包方武汉环投未履行工程承包合同付款义务为由,请求法院判令武汉环投向景弘环境支付拖欠的工程款26149154.61元及利息。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景弘环境宣告武汉环投2017年发包的北洋桥项目工程款还没有完全付清。

举报人认为:
这是景弘环境和武汉环投在举报人多处实名举报的巨大压力下,想铤而走险利用法院司法程序完成诈骗财政资金“洗白”的一曲苦肉计。
具体手法,是将合同签约价全额计入结算审核报告,让北洋桥项目结算审核报告中虚构的三千多万元工程款合法化。这样一来,涉案三方(景弘环境、武汉环投及审计机构)就可以借此免除刑事责任。
举报人认为,自己就此案多处实名举报,武汉环投必然知道北洋桥项目和结算审核报告虚增三千多万元工程结算数据的实情。没有武汉环投的默许,景弘环境敢到法院发起诉讼、要求武汉环投支付2600多万元虚构的工程款?
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纳闷:景弘环境赚了政府那么多钱,公司股东应该高兴才对,怎么还到处自揭家丑呢?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景弘环境两位股东坚持“自曝家丑”,其实也是心有苦衷。
景弘环境虽然是个上市企业,但内部管理十分混乱,到目前为止,公司84%以上持股股东被排除在公司管理层之外。
2013年,这家企业挂牌新三板。之后9年里,公司只有2年盈利,累计亏损近6000多万,公司净资产已亏损超过三分之一以上,股票还曾被ST。
网上查看景弘环境承包实施岱山、北洋桥项目的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年报,景弘环境三年总计亏损1060万元。
那么问题来了:
景弘环境通过两个政府项目赚的3900多万元到哪里去了?

在此基础上,两位举报股东多次举报总经理王聪违反董事会决议,违规越权对外出借公司巨额资金、造成公司巨额损失。
材料说到:
2019年3月,王聪利用公司董事会给他的管理授权,违规越权给善银财富提供借款840万元,给瑞达天下提供借款1150万元。
这两笔总计1990万元的资金,至今仍有1190万本金和数百万利息没有收回。
2023年6月,全国股转公司曾回应景弘环境股东的举报,公开在网上披露指出景弘环境财务内控不规范,认定王聪等人未勤勉尽责。
举报人多次依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要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依法对总经理王聪追责、追偿,免除王聪总经理职务。
但董事会、监事会一直置若罔闻,2025年7月,景弘环境明确书面回复举报人:
公司不起诉王聪。
2025年8月披露的景弘环境半年报中,公司董事钟校也提出了异议,要求公司对2019年违规对外借贷的责任人追责;要求公司对岱山、北洋桥项目结算认真调查复核。
这直接印证了公司在岱山、北洋桥项目结算审核上涉嫌弄虚作假的举报。
2025年8月12日,李广亮股东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
要求公司对岱山、北洋桥项目结算立即自查并调整财务数据,在2025年半年报上进行披露;
主动向公安机关或监委报案;
追究在岱山、北洋桥项目结算上涉嫌失职和违法高管的法律责任;
但截至目前,景弘环境并未公开对岱山、北洋桥项目结算审核涉嫌重大犯罪的有关情况进行任何回应。
05 财政资金监管的漏洞怎么能堵上?
窥一斑而见全豹,这件事不仅仅是武汉一家挂牌公司的内部矛盾问题,它还暴露了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在审计、资金监管和使用规范方面存在的监管漏洞。
武汉环投作为政府工程受托管理人,为何对巨额财政资金的监管如此轻视?
为什么武汉环投委托的两家审计机构只看一纸结算报审数据,不看具体结算的原始凭证就草率出具了窟窿巨大的工程结算审核报告?
为什么景弘环境股东的实名举报信递交详实书面证据后,武汉市多个职能部门一直没有正面回馈甚至直接拒绝调查?
今天,湖北提出“盘活国有资产”的目标,我想说的是,问题不在于“盘活”,而在于“清查”,在于“追责”。
不树立典型,不找出蛀虫,让一笔笔历史糊涂账混过去,说不过去

会员投稿
人员查询
首页



